母亲,我长大了要创造一种微缩食物,叫人们吃几个药片就能一整天不饿;我还要成为一名自然科学家,研究恐龙灭绝的真的缘由;听说咱们中国又筹备组队去探索野人之谜了,我期望自己能追上他们
这就是我的儿子,一个有着无穷无尽幻想的十岁男生,家的书架上,摆满他搜集的科普书本,恐龙书从他两岁时开始买,识字后爱上了凡尔纳,还有中国科普名家名作系列
如此一个爱幻想的男生,居然不喜欢学校的科学课。打开课本,太阳系的奥秘、漂亮的星空有精美的图画,也有详细的解说,还有需要长期察看动植物生活的记录作业,多么好的一本书,为何他不愿打开?
上科学课,大家老师一直叫人抄呀,背呀,本来挺好玩的常识让他给讲得枯燥无味,课本上留了植物的成长变化记录日记,可大家老师非得把数据直接填好让大家记下来,好多有趣的实验我本想亲自动手去做的,可是学校实验室铁将军把门,大家只能为了考试背写老师的规范答案。儿子无奈地说。
我无语,学校教育应该为孩子一生的进步奠定基础,然而枯燥机械的学习技巧,急于求成的教学方法,都在无形中抹杀了孩子潜在的创造力与想象力。我的儿子思维独特,喜欢革新,但他没学校需要的机械识记能力,在题海战术中总是败下阵来,几经挫折后成长为一名默默无闻的中等生。
以后,我计划把儿子送到一所寄宿制的初中,听说这所学校是半军事化管理,连吃饭、上卫生间都要计算时间。现在的他还是如痴如醉地读着科普读物,偷偷在地下室用破铜烂铁做实验,可这种自由的生活不知能持续多长时间?□李亚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