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班教材《蜗牛吃那些》含深思适用于中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,让婴幼儿尝试饲养和照顾小蜗牛,体验其中的乐趣,知道蜗牛的外形特点与饮食习惯,在活动中,让婴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,快来看看婴幼儿园中班《蜗牛吃那些》含深思教材吧。
活动目的:
1. 知道蜗牛的外形特点与饮食习惯。
2. 尝试饲养和照顾小蜗牛,体验其中的乐趣。
3.在活动中,让婴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。
4. 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。
重点难题:
知道蜗牛的外形特点与饮食习惯。
活动筹备:
1. 在植物园内散步时,和婴幼儿一块找找蜗牛,一同捕捉若干小蜗牛。
2. 与蜗牛有关的视频、图片。
活动过程:
1、导入,激起兴趣
师:今天大家班来了一位动物朋友。看,是哪个?(出示实物蜗牛)大家跟蜗牛打个招呼吧!
2、知道蜗牛的外形特点与饮食习惯
(一)知道蜗牛的外形特点
1.初步察看知道蜗牛的外形特点。
提问:用你的小双眼仔细看看,蜗牛是什么样子的?
引导婴幼儿集体察看蜗牛的特点,并且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,如:蜗牛有一个大壳壳;蜗牛有两对触角等。教师积极一定婴幼儿的察看与讲述。
2.播放视频《蜗牛》,进一步知道蜗牛的外形特点。
提问:看完了一段有关蜗牛的视频,你对蜗牛有哪些新发现?
追问:蜗牛的双眼在什么地方?它用什么爬行的?爬行时会有哪些东西?
师幼一同小结:蜗牛有两对触角,大触角上有一黑点就是它的双眼;身体是软软的,用腹足前进,会留下粘液;背上有一个硬壳。
3.拓展小常识
教师可以参考婴幼儿的兴趣,与婴幼儿看图说说,分析一些蜗牛的其他秘密,如:蜗牛的嘴巴里有上百颗牙齿等。
(二)知道蜗牛的饮食习惯
1.大胆猜疑,激起兴趣
提问:蜗牛喜欢吃那些?
引导婴幼儿大胆的猜测、讲述,激起婴幼儿探讨的兴趣。
2.在操作中发现蜗牛喜欢吃那些
需要:每组提供四只实物蜗牛,请小朋友选择你感觉蜗牛或许会喜欢吃的四种食物喂蜗牛,看看蜗牛喜欢吃那些,并且用你一个人的方法记录下来。
婴幼儿以小组为单位,进行操作,教师巡回察看,在婴幼儿需要时提供准时的帮忙。
集中交流:通过喂蜗牛,你发现蜗牛喜欢吃那些?鼓励婴幼儿结合我们的记录表进行大胆的讲述、交流。
3.进一步知道蜗牛蜗牛的饮食习惯。
教师继续播放视频《蜗牛喜欢吃那些》,引导婴幼儿在经验基础上进一步知道蜗牛的饮食习惯,并进行小结。
3、尝试饲养和照顾蜗牛
1.师:大家请蜗牛住在大家教室,怎么样?大家可以如何照顾蜗牛呢?
引导婴幼儿在之前的经验基础上积极讲述、交流。
2.结合婴幼儿讨论,引导婴幼儿以分组的形式饲养、照顾蜗牛,体验其中的乐趣。
活动深思:
蜗牛是婴幼儿日常容易见到的小动物,生动、可爱,非常受婴幼儿喜欢,因此在这个科学活动《蜗牛吃那些》中,婴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。下面让我结合本活动来讲说我对课堂调控的运用。
对教学活动的调控
对教学活动的调控包含教师对学生、教学目的、内容与办法方法及协调相互关系的调控,具体方案如下:
1.教学的前馈控制方案
教学的前馈控制是指在婴幼儿的学习产生偏差之前,教师依据相同种类教学信息的反馈与矫正所形成的经验,提前采取控制手段,防范错误的发生。
如:播放视频《蜗牛》,进一步知道蜗牛的外形特点中,我提问:看完了视频,你对蜗牛有哪些新发现?考虑到婴幼儿或许会重复之前的回答,或者一时回答不出来,学习产生偏差之前,我将依据婴幼儿回答进行追问:蜗牛的双眼在什么地方?它用什么爬行的?爬行时会有哪些东西?提前采取控制方案,防范错误的发生。
2.教学的多边互动方案
多边互动,即多边活动论,是指现代教学办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活动和双向活动论,而是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,倡导师生、生生、师师诸动态原因间的多边互动,以利于拓展与借助教学中的人力资源。
活动中,我使用了师幼、幼幼的多边互动方案。
3.反馈控制方案
活动中,我依据婴幼儿的回答进行准时的反馈,如婴幼儿大胆猜测蜗牛喜欢吃青菜、毛豆、苹果等时,我会积极一定婴幼儿的猜测讲述,反馈:大概、我也感觉蜗牛会喜欢吃青菜等。当婴幼儿在活动中情绪高涨时,我会通过肢体语言的提示,矫正婴幼儿不可以安静倾听的状况,引导婴幼儿静下来听了解其他人在怎么说,甚至对个别婴幼儿我会去摸摸他的头暗示他认真听。
自我调控
工作四年,我深有领会假如自我没调控好,整个活动的环境都会随之走样。因此,在活动中,我做到放松自己,把目的记在心里,把活动内容记在心里,不生搬硬套,调控好每一个教学环节,争取让每位婴幼儿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。但对于认知方法和方案的自我调控,我还有待进一步的学习,特别当我遇见一些始料未及的问题时,可能我可以尝试运用假设、例证、反抛、联想等方案,真正让师生互动起来,难点不应该是教师的难点,而是应该教师启发婴幼儿尝试、探讨、解决的问题,使难点不再难。
小百科:蜗牛是一种包含很多不同科、属的动物。取食植物,产卵于土中或者树上。在热带岛屿经常见到,但有些也存活在寒冷区域。